所以說,你到底是誰——個人計畫的超推讀本

作者:Brian R. Little
天下雜誌2018/02/27出版

你到底是誰?提到人格、個性時,它指的到底是什麼?

在之前,天下雜誌出版便引進人格心理學家Brian R. Little的著作《探索人格潛能,看見更真實的自己:哈佛最受歡迎的心理學教授教你提升健康‧幸福‧成就的關鍵》,這次一樣是Brian R. Little博士的書,但特別聚焦在《探索人格潛能》這本書第九章提到的「個人計劃」這部分。可以先看看Little博士的TED演說:



本書認為,人格特質基本上是三件事情構成的:

1.你的基因 + 2.你的環境 + 3.你的所作所為

過去人格心理學多半認為,人格是1和2交互作用的結果。這樣看來不免讓人有些灰心,因為基因和環境大抵上是「我們無法選擇的」。Little延續心理學家Kelly個人建構理論的觀點,提出的「個人計劃」,則認為我們的主動選擇,也同樣在形塑我們的個性

以心理師的角度來看,我們非常樂意擁抱這樣的論點。畢竟,我們真的比較願意相信,人是有可能改變的。我們不再「只是」被決定的,而可以透過行動,主動創造一種稱為「幸福進行式」(well-doing,作者自創,非常棒的字)的快樂。

事實上,我們每天都在「設立計畫」。裡面到底有什麼意義呢?透過這些問題的澄清,我們得已逐步更認識、更朝向理想中的自己:
  • 「你認為你在做什麼?」
  • 「這件事的意義是什麼?」
  • 「這件事是每天你起床的原因嗎?」
  • 「這件事對於定義自己重要嗎?」
本書的後半部則透過「個人計畫」與基因、環境的互動過程,協助大家釐清自己的個人計畫。雖然基因和環境都期限至,但我們仍然可以練習「跨越」天性的那條線,找到自己在意的事,然後勇敢成為自己沒有扮演過的角色。但作者也貼心的提到,同時也得替自己找到適當的「休息空間」,而不是一味的往「不舒適圈」猛闖(當然,一直待在「舒適圈」也不是最好的做法)。

本書一如Little上本著作,可讀性佳。對個人計畫做了更清楚的解釋,很適合用來協助自己釐清「自己到底在意什麼」,以及如何把這樣的在意,轉化為「行動」。在執行時,又該留意什麼地方,也做了必要的提醒。 讀過本書不過癮的夥伴,也強烈建議別錯過作者的上一本書《探索人格潛能》!

PS.作者的「個人計劃」 網頁,裡面有蠻多寶物的:

留言